【时评】“大国工匠”评正高,名正言顺!
2021-07-16 15:37:38 来源: 作者: 【 】 浏览:953次 评论:0
7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、6次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、23项专利和100余项技术创新奖......“大国工匠”鹿新弟,近日终于评上了高级职称,并再次引发微博热议。

  

为何是再次?原来在今年4月,作为内燃机行业柴油机装调与试验知名专家型技能人才,鹿新弟条件都具备,却迟迟评不上高级职称的故事,就曾引发社会各界讨论。这次得偿所愿,我们为他高兴的同时,有些问题值得思考。

  

为何评不上正高职称?鹿新弟也曾困惑不已,他向单位询问缘由,得到了如此答复:“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在没一个正高级工程师,你评上了怕别人有想法。工人没有资格评。”这样的回答可谓荒谬。

  

2017年1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》,其中规定: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,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,可参加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。

  

制造业是立国之本、强国之基。在产业转型升级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,必定需要千千万万像鹿新弟这样的技能人才、创新人才。好在故事有了好结局,此次包括鹿新弟在内,共24名技能领军人才,在当地“高精尖缺”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定中获得晋升。此举值得点赞。

  

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,鹿新弟评上正高职称,给了千千万万有技术、有能力的产业工人信心。允许高技能工人参评职称,并非简单的薪金待遇问题,而是给工人一个上升通道,激励更多应用型人才干事创业。同时也启示我们,要注重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培养与激励,破除身份、地域、学历、资历、论文等条件限制,形成更加完善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。

  

在鹿新弟的遭遇中,我们会发现,相关人才政策在执行中还遇到了“梗阻”。我们出于善意猜想,鹿新弟所在企业曾经并不十分了解工人评职称的相关政策。但跳出个案,将目光聚焦回河南。近期全省正开展“万人助万企”活动,笔者采访发现,地方惠企利企、招才引智的政策五花八门,但询问企业家是否了解时,一部分人回答不了解,或者听说过具体怎么做不清楚。甚至有一家企业雇专人做惠企信息收集,结果还是胡子眉毛一把抓,收效甚微。

  

把好事办实,把实事办好。无论是技术工人评职称问题,还是一系列招引人才、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落实问题,都需要打通从机关大门到企业家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  

这不仅需要企业要更加积极主动谋发展,理顺内部人才队伍建设、产学研融合中存在的问题。更需要政府职能部门转变观念、转变角色,创新引进人才、留住人才、用好人才的体制机制,让近者悦、远者来,优者上、庸者下,打造人才集聚的大平台,实现以机制聚人才,以人才兴产业,以产业促发展。

责任编辑:admin
新闻视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