育才造士,为国之本;人才蔚起,国运方兴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:完善人才战略布局,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,建设规模宏大、结构合理、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。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规划,既是新时代人才工作创新发展、推动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的主要任务,也是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。结合实际工作,主要有以下几点探索与思考。 即墨区开展校地合作,将汽车技校的学生送到企业进行实训 以“敢为天下先”的精神,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,激发人才队伍活力。人才队伍的活力取决于体制机制,体制活,则人才聚,事业兴。必须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对人才的迫切需求,敢争第一,敢于破题,通过研究顶层设计、构建政策体系等方式,真心爱才、悉心育才、倾心引才、精心用才,着力培育人才创新创业发展沃土,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。要健全党管人才工作体系和推进机制,进一步完善人才领导小组会议、人才工作联席会议、“一把手”抓人才工作述职等制度,凝聚强大的工作合力。要构建优势明显的人才政策体系,围绕产业发展,破除制度藩篱,突出“重大战略、重点领域”,系统化、集成式推进人才政策体系创新。应运而生的青岛市即墨区“英才汇即”八大工程,涵盖高端人才、海洋人才、青年人才等25项内容八方面激励措施,必将营造人人皆可成才、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人才发展生态。 以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韧劲,推动产才融合发展,夯实人才队伍根基。人才是发展的引擎,产业是发展的基底。推动高质量发展,关键在人才队伍建设与产业发展需要深度融合。力促二者同频共振,不但能有效破解产业发展难题,提升地方整体发展水平,也能大大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,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。要深入推动产业链、创新链、人才链“三链融合”,聚焦攻关“卡脖子”技术、全产业链创新、服务领军型企业等工作重点,立足长远,久久为功,实现以产聚才、以才促产,推动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的螺旋式上升。例如,即墨区聚焦汽车产业优势,举办“2022年汽车产业创新创业大赛”,创新设置产业赛和揭榜赛两种赛制,广泛吸引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参赛揭榜。开发建设“青岛市汽车产业人才地图”,建立覆盖全国范围10万名汽车行业专家的人才智库,为精准引才、产业强链提供导航和依据,目前已实现产值效益提升2亿元。 以“不拘一格降人才”的胸怀,聚力本土人才培养,统筹人才队伍建设。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各方面人才一起抓,就是不仅要重点培养处在“塔尖”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,也要关注处在“塔身”“塔基”的骨干人才、基础人才,让不同专业特长、能力水平、职业岗位的人才能够人尽其才、各展其长、各得其所。要根据不同领域、行业特点,因人制宜、因地制宜,建立人才培训基地,采取岗位培训、实践锻炼、轮岗交流等方式,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。实践中,即墨区引入德国“双元制”职业培训模式,通过“政校企”合作共建产业学院,大力培养汽车产业复合型、应用型技术人才。引导职能部门按领域制定教育、文化、卫生、农业、技工、社工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意见,研究出台“墨城名家”“墨城工匠”“乡村振兴之星”等各类人才培养工程,持续叫响“英才汇即·业兴墨城”人才品牌。 以“有朋自远方来”的格局,优化提升服务水平,助力人才队伍发展。人才队伍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贴心、暖心的优质服务,特别是县域,要想把人才留住必须充分考虑人才的生长和发展环境,而不是只凭一次性的政策交易。要坚持以人才为本、善待人才,用“店小二式”的服务,让人才享受到“更好礼遇、更多机遇、更优待遇、更高荣誉”。要引导金融机构配套落实人才创新创业金融激励措施,重点支持种子期、初创期企业发展,为广大人才提供优质、精准、便利、实惠的融资政策支持,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。近年来,即墨区积极促进人才服务供给体系健全升级,制定细化了21项高层次人才服务事项,大力实施“人才创新创业金融扶持计划”,累计发放“人才贷”6400万元,引导“人才创业可转债基金”投资人才领军企业3200万元,着力营造“热带雨林式”人才生态环境。 来源:大国人才 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鹿邑人才信息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|